
(1)為保證冬期施工期間混凝土的生產和質量,混凝土攪拌站應做好多方面的冬期生產準備工作,包括對各種電器、設備、管道和車輛進行保溫、防凍及采暖工作。
(2)冬期混凝土生產施工須周密計劃,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,如原材料加熱、保溫、供熱等。一旦計劃不周、措施不當,都會影響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。因此,混凝土冬期施工要制定好冬期施工方案,組織好材料選購,安排好施工進度計劃。
(3)做好攪拌樓主機的供熱保溫工作,檢查供熱保溫線路,鍋爐房運行前檢查供水保溫系統(tǒng)等,及時排除故障和隱患,確保冬期生產中主機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。
(4)物質部應做好冬期生產各種原材料、設備及配件的采購工作,且及時到位。
(5)試驗室應做好冬期混凝土防凍外加劑的選型、復試及配套的試驗工作。做好冬期施工期間高強度等級混凝土的技術儲備工作,并加強試塊的自然養(yǎng)護及標準養(yǎng)護工作。
(6)加強冬期施工洗車臺管理工作,洗車臺應采取保溫措施,并應及時清理洗車后分離出的砂石,以防受凍。
(7)在進入冬期施工前,要做好混凝土罐車的保養(yǎng)和防寒套的準備工作。
(8)各相關部門應根據本單位冬期施工措施,制定出本部門具體的冬期混凝土生產準備計劃,并予以落實。
(1)優(yōu)先選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,水泥強度等級不宜低于42.5級。
(2)骨料應干凈清潔,不得含有冰雪、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的物質;要級配良好、質地堅硬。砂中的含泥量不得超過3%。
(3)要選用經過技術鑒定、符合質量標準的防凍外加劑,并對其產品進行試配,試驗確定最佳摻量后方可使用。
(4)原材料加熱。在自然氣溫不低于-8℃時,為提高工作效率,只加熱拌合用水(水加熱的最高允許溫度是以水與水泥接觸后不引起水泥假凝為依據)。在砂石不加熱的條件下,采用水與骨料先接觸,將水中的熱量先傳給骨料,再添入防凍劑。使用普通42.5的水泥時,水溫不宜超過60℃。對拌合用水加熱的要求是水溫準確,供應及時,保持先后水溫一致,以免拌合物前后水溫不一致,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波動大,影響混凝土的質量。
(1)經營部:在承接合同時,應特別注意施工方對混凝土的抗凍、抗?jié)B、早強、摻合料的品種廠家、混凝土入模溫度的特殊要求。如有施工方指定外加劑,應事先通知并與試驗室協(xié)商有關技術問題,在合同中注明有關事項。
(2)調度室:嚴格組織好混凝土攪拌生產工作,提前通知攪拌樓加熱生產水,達到滿足混凝土攪拌要求的水溫。在生產任務單規(guī)定的開盤時間之前主動和施工單位聯(lián)系,了解施工單位現(xiàn)場準備情況及相關要求,根據施工部位、運距合理調配車輛。在生產過程中若出現(xiàn)技術問題和機械設備問題,應及時通知試驗室和設備科進行有效處理,并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,保證混凝土的質量。
(3)試驗室、操作室及質檢人員:試驗室負責測定室外溫度,包括最高和最低氣溫,每天不得少于4次;操作室負責測定機房溫度,每工作班不得少于4次;質檢人員應測混凝土出機溫度,每工作班不得少于4次,混凝土出機溫度不得低于10℃。
(1)投料程序:先投入粗細骨料和加熱水,再加入防凍外加劑,然后投入水泥及摻合料繼續(xù)攪拌到規(guī)定時間。合理的投料順序,既能使混凝土獲得良好的和易性,又可提高混凝土攪拌機的生產效率。
(2)拌合時間是影響混凝土質量和攪拌機效率的重要因素。攪拌時間不能過短,否則會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施工性能,導致其強度降低;攪拌時間過長,則會影響混凝土攪拌機的生產效率,也會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。
(1)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、垃圾、污垢。
(2)混凝土運至現(xiàn)場后,為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必須在15分鐘內澆注完畢。
(3)為保證設計的混凝土強度,嚴禁向混凝土內隨意加水。
為防止混凝土受寒流襲擊及受凍,當混凝土澆注后應至少覆蓋一層塑料薄膜,再覆蓋兩層抗寒厚棉被或草墊。若遇到薄型結構還應采取其他保溫措施,如搭設暖棚、電加熱、生火爐等,做到因時、因地制宜。
(1)對在崗人員冬期施工應進行安全教育,進入施工現(xiàn)場注意防火和防燙傷事故發(fā)生。
(2)攪拌樓出料口下面不得有結冰現(xiàn)象,防止罐車就地打滑及工作人員滑倒摔傷。
(3)運輸車應遵守交通規(guī)則,不得違章作業(yè)。
(4)如遇惡劣天氣應采取相應措施。
冬期混凝土施工,是混凝土質量問題的多發(fā)季節(jié),而且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,由于問題發(fā)現(xiàn)較晚,給后期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極大的困難,因此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,對冬期施工方案、原材料、生產運輸及養(yǎng)護等方面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采取有別于常溫施工的一些特殊措施,才能防止混凝土凍害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,保障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。
內容來源:中國商品混凝土網
免責聲明: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、圖片、視頻摘自于互聯(lián)網,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,本站不對其準確性負責。部分內容、圖片系網絡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部分內容因轉載眾多,無法確認原作者,如有問題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